我局完成2口煤層氣井的壓裂施工
作者:
來源:
局網站
發布時間:
2018-08-05
我局地勘院大村項目部、高縣項目部自2018年6月20日至7月6日完成了叢3-2井、川高參2井共四層段六個煤層的射孔、壓裂工作,目前兩井正處于防溢流階段。叢3-2井于7月12日已見到游離氣,可以點火。
科學布井,高效實施鉆井工程
叢3-2井、川高參2井于2017年11、12月完成鉆井、氣測綜合錄井、測井及固井工作。
叢3-2井是我局的第一口煤層氣定向井,是“四川煤層氣規?;_發綜合評價試驗示范工程”的關鍵井。設計最大井斜11.94°、C25煤層靶點位移116.49m、靶心半徑20.00m、最大全角變化率4.5°/25m。完鉆井深786.50m,人工井底770.00m,水泥返深330.00m;在104.90m開始采用“單彎螺桿+無線隨鉆測斜儀”實施造斜,最大井斜17.41°、位移113.21m,靶心半徑5.42m,最大全角變化率4.38°/25m,質量良好。
川高參2井是局地勘院承擔的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的“川南宜賓地區煤層氣調查鉆探工程”,繼川高產1井取得日高產氣8310m3后施工的又一口煤層氣調查試驗井,集調查井、試驗井一體,成井周期大大縮短。完鉆井深868.00m,巖煤芯采取率90%以上,人工井底849.59m,水泥返深465.00m,質量良好。
精心組織壓裂施工作業
叢3-2井、川高參2井均采用可溶式電纜橋塞射孔聯作分層壓裂、合層排采技術。先射開下部的C25、C6+7+C8煤層,壓裂完成后;帶壓射開上部的C23+C17、C1煤層,并實施壓裂施工。壓裂施工數據表明,叢3-2井施工排量6.0-8.0m3/min,分別加砂32.12m3(含低密度砂14.0 m3)、50.27 m3(含低密度砂20.0m3),破裂壓力分別為29.5Mpa、20.5Mpa,工作壓力分別為16.7-36.9Mpa、21.4-37.5Mpa,平均砂比分別為9.5%、10.1%,共計加入清水1605m3,停泵壓力16.5Mpa、21.8MPa。
壓裂施工曲線反映,叢3-2井C25煤層壓裂施工期間作業壓力變化幅度與DCMT-3井區有可比性,但C17+C23煤層的壓裂作業壓力較高,清水攜砂、加砂難度極大,砂比偏低,作業中通過多次段塞式加細砂并加入低密度支撐劑后,才為后期加入粗砂起到了輔助作用。
川高參2井6.0-8.0m3/min,分別加砂52m3、6.2m3,破裂壓力分別為12.88Mpa、29.98Mpa工作壓力分別為21-24Mpa、45-50Mpa,平均砂比分別為8.3%、1.9%,共計加入清水1624m3,停泵壓力19Mpa、50Mpa。
壓裂施工曲線反映,川高參2井主要產氣層C6+7+C8煤層和川高參1井具有可比性,而C1煤層壓裂施工期間壓力居高不下,支撐劑加入難度大。
改造效果有待排采設備裝抽后,按照“穩定、連續、緩慢、長期”的科學原則實施排采作業,拭目以待。
加強基礎研究,制定實用有效壓裂方案
煤層氣開發的關鍵環節是煤儲層的改造,通常稱壓裂。煤層是低孔隙度、低滲透、低壓力的非常規儲層,特色在于其節理、裂隙發育,川南地區高煤階煤層的含氣量一般高達20m3/t以上,具備較好的開發潛力和實現規?;_發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
分布于古敘礦區的叢3-2井、芙蓉礦區的川高產2井地質條件既具有可比性,又有自身的特點,在煤層氣勘探試驗的技術與方法上雖具有借鑒性,但不具可復制性。
本次儲層在方案編制過程中加強了對DCMT-3井、川高參1井區煤層氣井的經驗、教訓的系統分析研究與總結,認為:儲層改造的規模比較適合各井井情,排量、砂比、支撐劑類型及數量基本符合FrancoPT軟件模擬基本預期,但存在壓裂液濾失大、支撐劑鋪砂濃度不高、工作壓力高及排采達到臨界解析壓力后的排采管理制度制定存在較多不合理及需要改進等問題,為此兩井開展了各種針對壓裂液降濾失、攜砂能力提升、降低工作壓力、排采制度等方面的系列研究。
1、叢3-2井
由于DCMT-3井區產氣量差異較大、攜砂能力不好、工作壓力大,截止2017年年底累計采出氣率偏低,認為是DCMT-3井區加砂難度大、井筒附近壓裂形成的網狀裂縫較有限、主要導流裂縫遠端支撐劑少,未能持續供氣與地層解析甲烷能力受到抑制等問題,在數十件樣品研究黏土成分及分布規律、CST實驗、驅替實驗等基礎上提出用“控破裂壓裂技術、納米膜壓裂液、可溶性暫堵球、低密度支撐劑”等解決方案。根據專家組的意見,叢3-2井目前尚不具備開展納米膜壓裂液創新實驗的條件,仍選擇較為成熟的“清水+砂”工藝。
根據壓裂施工過程及微地震裂縫監測(深孔檢波器+淺坑三分量檢波器相結合)初步解釋成果顯示,井筒附近縫網形成的規模好于預期、裂縫延伸長度與軟件模擬較為接近,裂縫半長約100m,裂縫高度控制在避開水層的有效范圍內。
2、川高參2井
在分析川高參1井的基礎上,提出重點是加強地層出現解析壓力后的排采管理,如何在加強排采過程實現井底流壓、產氣量、井口油壓(套壓)三條曲線的相對穩定上下功夫。同時作為勘探試驗試氣井,在川高參1井證實C6+7+C8作為主采目標煤層的前提下,繼續對C1煤層進行改造,一是證實C1煤層的開發潛力與產氣能力,同時又為下一步開發建武——羅場向斜的煤層氣資源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
通過本次兩口井的選層、儲層改造方案編制及壓裂施工表明,我局在煤層氣井的選區、選層與選段、儲層方案與施工工藝的系統研究與認識水平上有了實質性的提高:不人云亦云,不照抄照搬,根據煤層氣開發試驗“一井一策”的原則,深挖有利信息,總結以往經驗,充分跟蹤煤層氣開發成功經驗及其使用條件與基礎,冷靜思考,沉著應對,多方咨詢、論證、科學決策。上述工作方法希望能對我局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的勘探、評價、試驗等有所幫助和啟發。